圖:今次地方化債方案的主體思路,是用信用高的省級債置換信用低的縣市債。
上周筆者撰文《中國將迎來新一輪發債高峰》指,內地已有九省披露「特殊再融資債券」相關文件,涉及資金超4000億元(人民幣,下同)。經過一個周末時間,融資規?!冈偕蠈訕恰雇黄?000億大關??紤]到年末地方政府發債需求旺盛,以及中央政府有機會發行的「特別國債」,市場資金面壓力勢必上升,決策層較大概率放水以呵護流動性環境。
今次地方化債方案的主體思路,就是用信用高的省級債置換信用低的縣市債。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「特殊之處」,就是由過去「償還到期地方債本金」轉變為「償還存量地方債本金」,從而達到置換隱性債務、優化債務結構的目的。截至上周六(10月14日),本月全國共有17省市披露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,合計規模為7263億元。
自2020年12月開始,特殊再融資債曾出現過兩輪發行高峰。第一輪出現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,發行規模6278億元,主要用於建制縣隱性債務化解試點;第二輪發生在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,發行規模5041.8億元,主要用於全域無隱性債務試點,集中於發達地區。
本輪特殊再融資債料破萬億
按照財政部數據,截至2022年末,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為37.6萬億元,同期地方政府債務餘額35萬億元。這也意味著,理論上今年地方發行特殊再融資債券的規模上限為2.6萬億元。但鑒於債務結存限額不可能完全用在地方化債,最終規模需要打一個折扣。而按照目前的發行節奏,本輪特殊再融資債突破萬億水平不成問題,已經遠超此前兩輪的發債體量。
此外,中央政府也有可能通過國債融資、加大逆周期操作力度。截至9月30日,今年國債淨融資規模已經達到2.37萬億元,如果嚴格按照限額規定,那麼四季度國債淨融資剩餘額度約7900億元,屬於近年來四季度國債融資額最低值。也因此,坊間傳聞中央政府會發行萬億規模特別國債,主要用於基建投資領域;或者直接增發普通國債,由於不涉及預算調整,無需提請全國人大審議,可操作性也較強。
事實上,政府近期發債節奏已明顯提速。數據顯示,財政部9月份發行1.2萬億元的國債,創出今年以來最高月度紀錄,比過去三年同期的平均水平高出60%。與此同時,地方政府的債務發行也明顯放量。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5月份以來的最高水平,並有望創下11月份以來最大月度上漲;1年期可轉讓存單的利率本周也觸及五個月高點,凸顯貨幣市場的流動性壓力。
接下來,特殊再融資債的發行也會對流動性產生影響,具體來看:首先,發債會階段性回籠基礎貨幣,降低銀行體系水位;其次,由於特殊再融資債的發行節奏高度不確定,銀行需備付更多流動性應對,借貸意願將會下降。
放鬆貨幣政策 壓低債息
在此背景下,人行有必要出手呵護資金面平穩運行。一是通過逆回購、MLF(中期借貸便利)、降準等工具投放資金;二是持續放鬆貨幣政策,藉此壓低國債和地方債的發行利率。